1945年8月,百万苏军横扫盘踞东北的关东军,结束了日本在东北长达14年的统治。日本投降后,经济发达、资源丰富的东北,便
1945年8月,百万苏军横扫盘踞东北的关东军,结束了日本在东北长达14年的统治。日本投降后,经济发达、资源丰富的东北,便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重点。凭借地利优势,共军率先进入东北,并在各地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。
然而共产党在东北基层的建设,绝非一帆风顺。在外,蒋介石派遣精锐部队长驱直入,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。而在另一方面,隐藏在林海雪原之中、盘踞于本地的土匪武装也在无时无刻地骚扰着我军的后方。他们杀人放火、抢钱抢粮、绑票抢人质,给我军的根据地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。
因此对于我军来说,在后方消灭土匪与在前线抗击国民党军,是同样重要的。而在东北剿灭土匪的战争,也被称之为“东北大剿匪”。
东北土匪由来已久,自清末开放柳条边以来,土匪便在东北广泛存在。按照东北的土话,土匪被称为“胡子”。而东北“胡子”中,产生了不少全国知名的人物,比如绰号“座山雕”的张乐天,悍匪谢文东以及女匪“驼龙”等等。甚至我们所熟知的东北大帅张作霖,也出身于“胡子”。
作为地头蛇,东北土匪盘踞地方已久,熟悉当地人情地形,可谓来去如飞、狡兔三窟。而在困兽犹斗时,甚至比日军还要强硬。因此,想要剿灭东北胡子,绝非易与之事。在歼灭土匪之前,往往需要收集情报,找到土匪藏身的窝点以及布防状况,然后再将之一网打尽。
在这个背景下,我军在剿匪过程中,涌现出大量智勇双全的“侦察英雄”。其中我们最熟悉的,莫过于“智取威虎山”的杨子荣。而我们的开国少将王奎先,也是“侦察英雄”的一员。
小山子镇,是五常县东部山区的重要集镇,是东进牡丹江、北上佳木斯的必经之所。在这个集镇上,盘踞有大量土匪,其中最猖狂的,莫过于伪满洲国时期的警察署长——刘昨非。日本投降后,刘昨非网罗了600多个伪警察、宪兵、特务、地痞,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匪帮。
在五常县附近,刘昨非匪帮到处打家劫舍、杀人放火、残杀我弄回干部,扰乱后方根据地建设,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。对于这支匪帮,我军曾给予了多次打击,虽然给匪徒以大量杀伤,却始终无法将其全部消灭。
到了1945年11月,刘昨非匪帮被赶到了小山子镇。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刘昨非破釜沉舟,与剿匪部队展开激战。由于人生地不熟,我军遭遇了失利。负责剿匪的田松支队一战牺牲了72人。
挫败我军攻势后,刘昨非匪帮的气焰更加嚣张,他们招兵买马、到处合并其他匪帮,最终将部队扩充至2000多人。要知道,小山子全镇的百姓,也不过500户。
在镇子内,土匪们毫无纪律可言,每天都敲诈勒索、欺凌百姓、强奸妇女,无恶不作。他们把家家户户的热炕头全部霸占了,却将老百姓们赶到了柴房甚至屋外。当时寒冬腊月天寒地冻,百姓们苦不堪言。
在所有土匪中,欺压人民最狠的,却是一个女土匪,她便是绰号一枝花的王桂珍为甚。
王桂珍身高一米七,一张瓜子脸、配上披肩长发,年方27岁,楚楚动人。她曾出身于青楼。后随土匪丈夫“从良”。后来土匪丈夫让王桂珍加入匪帮,并教她骑马打枪。一开始练死靶,到了后来竟拿活人当靶子。久而久之,王桂珍养成了灭绝人性、嗜血成狂的性格。
不久后,王桂珍丈夫在打家劫舍的战斗中被击毙。为了镇住众匪,王桂珍竟亲手将自己3岁的儿子枪杀。其凶残和决绝,让杀人如麻的众匪徒都感到胆寒。
伪满洲灭亡后,苏军进入东北,匪队四散。王桂珍便带领精壮土匪加入了王双山匪队。虽然年纪轻轻且是女流之辈,但她的凶狠和残暴,却冠绝诸匪。她枪法极好,可以左右开弓,百步穿杨、百发百中。同时,王桂珍还颇有智谋,可谓是匪群中的智囊。
刘昨非占领小山子后,王桂珍便带着自己的部众来投。在这里,王桂珍亲手杀害了农会干部王永安和他的老婆孩子一共3口人,6个匪徒轮奸了他的妹妹。
我军之所以首攻小山子失利,正是来源于王桂珍的筹划。她亲自策划了诈降之计,并趁我军立足未稳之机,发动突然袭击,给我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。此战之后,王桂珍愈发被刘昨非看重,被土匪们视为“巾帼英雄”。
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田松、李伟支队二次开赴小山子,决心将镇上的土匪全部消灭,还老百姓一个清净。从被俘虏的维持会会长宋润之口中,副政委曲波得知,小山子内有个“一枝花”匪队,是一群疯狂又变态的家伙。
吸取前一次失利的教训,曲波决定派出侦查员,混进匪帮之中,打探土匪们的布防状况。而他的王牌——杨子荣,当仁不让地接过了侦察任务。
就当杨子荣化好装,准备进入小山子镇时,田松支队得到了上级的调令,前往别处作战。而攻打小山子的任务,则交给了哈南军区。虽然田松支队离开了,却将杨子荣等7人借给了兄弟部队,准备继续对于小山子的侦查任务。
最终,哈南军区派出副司令员王奎先,带领杨子荣率领的侦察小队。王奎先是个老红军,智勇双全,年纪不到30岁,便当上了司令员。在卧底匪穴之前,王奎先专门和杨子荣学习了胡子的匪话。很快,王奎先便能用匪话对答如流。其学习速度之快,让杨子荣都佩服不已。
其后,王奎先、杨子荣等人将自己化装成农民,打扮成土匪前往小山子入伙。在一处院子的一棵大树下,王奎先、杨子荣接受了土匪们的“面试”。双方用匪话交流了一番,王奎先和杨子荣都能对答如流。
土匪头子王双山问:“爷们从哪来?”
杨子荣当仁不让,双手一拱:“在王老爷面前称不上什么爷们!”
王双山继续问:“蘑菇,你哪路?什么价?(你们要往哪去?)”
王奎山回答:“要见此地大掌柜,要见“一枝花”。”
王双山沉吟了半晌,颇为自得地说:“大掌柜便是我,一枝花可不能随便见。”
杨子荣一抱拳、向左一拜:“黑云白云都是云,王家李家都是一家,请大掌柜的板山(领酒)我们是褂柱子(投靠)的。”
而王奎先也举着酒杯说:“但老鸦落在凤凰群,君是君来臣是臣,我们都是熟脉子(一家人)。”
听了王奎先和杨子荣的话,王双山得意极了,因为两人将自己的匪帮比作凤凰,而将自己比作了乌鸦,非常识抬举。于是他高兴地说:“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上边老头子的决策,你们来褂柱,太好了,我们确实缺人手。”
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,王奎先、杨子荣等7人纷纷掏出手枪,对准飞过的雁群和鸦群便连开数枪。枪声刚落,便见雁子和乌鸦纷纷落下。
就在这时,匪队里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,此女连连鼓掌,叫好道:“好枪法,好枪法。”
只见来者身穿棕色皮衣,脚上穿着擦得锃亮的马靴,手提长枪,身边跟着两名彪形大汉。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女匪一枝花。
“一枝花”见王奎先浓眉大眼、目若朗星、威风赫赫,一时间颇有好感。于是王桂珍对他说:“再开几枪试试。”
王奎先也不含糊,他手一抬,“叭叭叭”对天连开数枪,前方飞来的一群麻雀,瞬间被打落好好几只。
“你们真是个人才,从哪个捋子来的?”一枝花王桂珍问道。王奎先朗声回答:“是从谢文东司令那里来的。”
王桂珍见王奎先百发百中,一时也感到技痒,于是也拔出双枪,对准一座民房飞过的两只麻雀,连开两枪。枪烟未散,但见两只麻雀一上一下飘然而落。两人神乎其神的枪法,博得了众匪的一致喝彩。
凭借着智慧和本领,王奎先和杨子荣成功卧底入小山子,分别担任4营营长和1连排长。在担任匪帮头目期间,二人留心观察匪徒们的布防和人员状况,对他们的人数以及武器布置都了然于心。
就当王奎先巡查完匪营,准备就寝时,却见王桂珍的亲兵到访。这名亲兵说:“我们女掌柜仰慕您的枪法,希望您能到她闺房一叙。”
王奎先一听,有些犯难了。王桂珍出身妓女,本就是水性杨花之辈。此番深夜有请,恐怕图谋不善。作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,岂能和女匪苟合。然而不去,恐怕又会引起女匪的怀疑,看来必须得去。
于是,王奎先大胆地来到王桂珍房中,并对女匪一拱手:“看见小妹的枪法,我特来学艺。”
王桂珍指了指自己身下的热炕,示意让王奎先坐下,娇滴滴地说:“你来入手,我们队伍又增了一个男炮手,咱俩搭配,可以比翼双飞啊。”说着,王桂珍屁股一挪,便坐在了王奎先的旁边。
对于王桂珍的引诱,王奎先丝毫不为所动。然而王奎先依然认为,这是套取情报的好机会。于是他装傻充愣,假装自己不懂王桂珍的“好意”,同时还与女匪谈起了军事。他叹了一口气,对王桂珍说:
“王大哥任命我为四营长,但是我人生地不熟,对小山子的防务也不太懂,共军一打上来,难能完成任务呢?”
王桂珍拍了拍王奎先的肩膀,毫无戒备地说:
“凭你的枪法和胆识,当个大掌柜都没有问题。至于情况嘛,我可以跟你介绍。”就这样,王桂珍将小山子镇的兵力,各处的防御区段,各个碉堡和暗堡的火力位置,都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。不仅如此,她还拿出了小山子镇的态势图。这一切,都被王奎先暗暗记在了心里。
不仅如此,王桂珍还对王奎先大肆吹嘘:
“前几天,咱略施小计,用假投降把八路军给骗了。共军一来,咱就猛打,他们几次冲锋都是失败了。”
看着得意洋洋的王桂珍,王奎先气得咬牙切齿,但为了大局,不敢当场发作。而是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,夸赞王桂珍不愧智勇双全。
男女两位神枪手谈到很晚,王桂珍对王奎先百般献媚,但是后者却始终装作听不懂。王奎先见情报已经到手,于是装出一副突然想起什么大事的样子,于是向王桂珍道歉:“对了,大掌柜的还找我有事,我就失陪了。”
说完后,王奎先便匆匆离去。王桂珍见自己的目的没有到达,感到有些懊恼,于是只好和自己的勤务兵玩了一阵。
就在匪众沉沉睡去之时,王奎先找到了杨子荣等人,并告知他们已经获取了情报。为了防止夜长梦多,王奎先和杨子荣决定连夜摸回队伍。就这样,8个侦察兵在夜色的掩护下,离开了小山子镇。
王奎先回到部队后,在一所中学召开了攻打小山子镇的作战会议。他首先详细介绍了土匪们的防御状况以及应对方式。
会后,王奎先被任命为此次作战的总指挥,聚集了2700多名战士,控制了小山子镇的各个出口。在实施攻势作战时,王奎山制定了围三缺一的战术,并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一支骑兵,准备将城内土匪一网打击。
4月12日拂晓,我军在两门日本野炮的掩护下,对小山子镇发动了强攻。敌人则盘踞在围墙和碉堡之上,试图负隅顽抗。他们点燃了围墙上的火把,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般。而满肚子坏水的王桂珍,则将老百姓押到城墙上。不仅如此,她还命土匪们往围墙下泼水,使之既坚硬又湿滑。王桂珍,不愧是小山子镇众匪的智囊。
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,王奎先早就了解了小山子镇的虚实。为了保护百姓,王奎先命炮兵去掉炮弹的引信,向镇内射击,以求达到震慑匪军,又不伤害到百姓的效果。
随后,717团2营对土匪的城墙发动强攻,而土匪们则在王桂珍的带动下困兽犹斗。短时间内,2营便牺牲了30多名战士。打了一夜,敌人的城墙始终未能突破。
第二天,王奎先做出了调整,他让1营接替了2营的位置。1营营长名叫滕顺卿,他见周围白雪皑皑,于是想出一条妙计。他命战士们反穿大衣,将白色内衬暴露在外。全营在雪地里匍匐前进,悄悄地摸到了城墙边。等靠近城墙后,战士们一齐扔出手榴弹,炸得土匪们哭爹喊娘。
就在土匪们慌乱之时,1营的战士们搭成人梯,硬是以惊人的胆气和毅力爬上了湿滑的城墙,与城头敌人展开了白刃战。城墙被攻破后,我军众部队突入城中,将匪众分割包围。
王桂珍见自己手下士气低落,有全面崩溃之兆。于是她命人绑来两个逃兵,亲手用枪将他们杀死,然后给众匪徒示众。她一口闷完一大碗生猪血,然后恶狠狠地对众匪说:
“你们看,这就是逃跑的下场,想跑没那么容易,谁要再敢逃,就问问姑奶奶手中的双枪。”
在王桂珍的威逼下,匪徒们嚎叫着冲向我军,展开了激烈的搏斗。负隅顽抗的土匪们,让我军付出了72人的牺牲。然而即便如此,土匪依然不是我军的对手,除了王桂珍带领的三百多人从南门夺路而逃以外,城中匪徒大部分被我军消灭。
逃出城的土匪,很快就遇到了我军骑兵的埋伏,很快便被杀散。而王桂珍,则狼狈地带领几个亲信,逃进了山林。等枪声平息,又悄悄回到了城镇。
战斗结束后,王奎先清点了俘虏和敌人的尸体,发现王桂珍并不在其中。纵虎归山,后患无穷,王奎先在嘉奖有功人员的同时,派杨子荣率3支队一部进入山林,追剿零星逃亡的残匪。其中,务必要将王桂珍捉拿归案。
在追击残匪的战斗中,杨子荣再次立下了奇功。王桂珍见大势已去,于是遣散部众,化装逃入了一个老太太家,并用枪逼她认自己为儿媳妇。
8连有一个班长,绰号叫小黑子。他追击残匪,进入了这位老太太家。此时,老太太和王桂珍正坐在炕上,似乎在唠嗑。小黑子向老太太问话时,发现她吓得直打哆嗦,一下子就看出有问题。于是他拿着枪,对准了老太太的“儿媳”。但是问了几句话,依然看不出什么破绽。
就在这时,小黑子急中生智,遂命令“儿媳”立即下炕。这时,“小媳妇”无奈地说:“不用了,我就是一枝花,我的枪就在我屁股底下呢。”就这样,小黑子缴了王桂珍的枪,用麻绳将她五花大绑。
就这样,为祸已久的王桂珍就这样被逮捕归案了。1947年,人民政府正式对王桂珍执行枪决,这位满手血腥的女魔头,终于迎来了正义的结局。
小山子镇战役结束后,哈南军区的剿匪工作得以顺利实施。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,王奎先又带领部队解放十多个县城,开辟了哈南解放区。在其后的东北解放战争中,王奎先屡建奇功,从关内一路杀向了关外,跟随着人民军队,将红旗插到了广西。
在广西,王奎先再次承担了剿匪工作,全部肃清了整个桂中及柳北地区的股匪。1955年,王奎先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。2003年4月17日,王奎先同志逝世,享年87岁。而他的战友杨子荣则没有那么幸运。1947年2月23日,杨子荣在追击土匪的战斗中牺牲,年仅30岁。
TAG:黑子,曲波,枪法,残匪